週二, 06 一月 2015 02:07

蘇奕榮的藝想世界

Rate this item
(0 votes)
蘇奕榮與奇美許文龍先生合影 蘇奕榮與奇美許文龍先生合影

提文者: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主任陳修程

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降,人類文明一再躍進,現代化的腳步席捲全球,物質生活的提升與追逐,漫無止境的延燒。跨國企業隨著全球化的趨勢,建構了全球普同、單一的消費文化樣貌,並建立了傳統與現代、進步與落後的普世標準,全球各地無一倖免的陷入追求現代化、進步的浪潮中。

台灣歷經荷治、清領、日據、國民政府乃至今日,各種時期文化混雜、融合,對於外來文化的接受度相對偏高,且因台灣經歷各種不同民族的統治與文化洗禮,各種文化在台灣的呈現又各具擅場,以致直到目前,相信很多台灣的民眾,還無法很有自信與確切的指出,真正代表台灣文化的表徵、內涵與價值是什麼?甚至認為台灣根本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代表性文化象徵。


啟蒙時代以降,西方現代文明霸權,建構了一套認定文明、進步的模式,凡不符合此一標準者,即是落後待開發的傳統部落,此一知識典範的建構,主宰了往後三百年的人類社會發展。全球化使移動資本更加快速消滅各地方本來面貌與傳承,史全球各地逐次呈現普同化、單一化的乏味樣式,地方的獨特性逐漸消失。速食連鎖店、好萊塢電影具是全球化一中求同的代表,但此種全球化表徵的商品,或可滿足我們的視覺享受與口腹之慾,卻無法觸動我們的內心產生感動。置身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中,很難不受影響,可能受限於種種因素,而無奈、無抗拒的被迫接受一次次的文明社會洗禮與衝擊。

有衝擊激盪才會有新的生命與火花,台灣獨特的歷史過程與背景,在全球商業文化的橫掃下,台灣隨時接受著世界最新思潮並與世界接軌,在全球化普世價值氾濫之際,地方乘勢崛起,也讓台灣特有的文化歷程,促發了各地方自覺、自發的去發掘、尋找自己原汁、原味、原生的文化生命,人的生活經驗、時間的歷程與公共的集體記憶,隱然已成為台灣方興未艾的文化元素與新方向。

臺南為臺灣美術發展史上重要城市,三百多年來所推疊的文化樣貌,勾勒出古都的藝術脈絡與城市底蘊,更真實的反映在藝術家的發展成就上,乃至得培育出郭柏川、廖繼春、朱玖瑩、潘春源、陳玉峰、蔡草如、顏水龍、劉啟祥等等台灣美術史上重量級藝術家。臺南市以文化、歷史的縱深與厚實見聞臺灣,橫跨三個世紀的歷史場景與多層次文化樣貌,賦與這個城市與眾不同的氣質與風華,也是以提供了藝術創作者一處友善的創作環境與養分,藝術創作人才輩出,每一個時期總有引領出眾之藝術家生成,而蘇奕榮先生田男中生代藝術家中,是為一值得期待的藝術創作者。

Read 1417 times Last modified on 週二, 06 一月 2015 12:19